主頁 > 草藥方劑 > 草藥集 > 熟地黃
>>名稱
>>來源
>>生產地
>>性味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傳統功效
>>傳統用途
>>藥理作用
>>毒性
>>用法及劑量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參考
熟地黃
熟地黃
 
名稱
拉丁名稱: Radix Rehmanniae Praeparatae
英文名稱: Processed rehmannia root
拉丁學名: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中文名稱: 熟地黃 / 熟地
漢語拼音: shu di huang / shu di
頁首
來源
熟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槐根,經晒乾,加拌黃酒蒸熟而成。[1],[6]
頁首
生產地
地黃廣泛分佈於中國各地,野生於山坡及路邊荒地。目前主要是栽培品,產於河南、浙江一帶,河北、陝西、甘肅、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也有出產。以河南所產的最為著名。[1],[6]
頁首
性味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腎經[2]
頁首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熟地黃含有與生地相似的成分,主要為甾醇類、苷類、多糖等。炮製後的地黃,其所含環烯醚萜、環烯醚萜苷以及水溶性氨基酸均大為減少,單糖類也減少。5-羟基糠醛的含量就增加20倍。[4]

《中國藥典》2010年版I部,規定熟地黃所含的毛蕊花糖苷不得少於0.020%,以控制藥材質量。
頁首
傳統功效
,益[2]
頁首
傳統用途

熟地黃常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或者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眩暈,耳鳴,鬚髮早白等。[2],[3]

  • 熟地是補血常用藥
    屬於貧血或以血虛為主的病症,常用熟地配當歸、白芍、川芎(如四物湯)等。若氣血兩虛,有疲憊乏力,精神倦怠等症,則常常與人參配伍,或與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白芍、川芎組成八珍湯,以補益氣血。貧血或血虛嚴重者,還常加入制首烏、阿膠、雞血藤等藥材。
  • 熟地是婦科調經以及胎前產後的常用藥
    血虛導致月經量少或月經不調,熟地常與當歸、白芍、川芎、柴胡、香附等藥材配伍。崩漏日久,陰血虧虛,可用熟地配生地、當歸、白芍、阿膠、龜甲膠等治療。妊娠胎動不安,可用熟地配當歸、續斷、桑寄生、白朮、黃芩等治療。產後血虛,瘀滯腹痛,可用熟地配當歸、肉桂、川芎等,以補血溫經止痛。
  • 熟地是滋陰主藥,特別是滋補肝腎之陰
    陰虛體弱,表現潮熱盜汗,腰酸,遺精,咽喉乾燥,口渴,尖紅,細數等,常用熟地配山茱萸、山藥、茯苓、丹皮、澤瀉組成六味地黃湯應用;若陰虛火旺明顯,可在方中加入知母、黃柏、龜甲等藥材,以滋陰兼清熱。現代臨床治療血虛型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神經衰弱等,常在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上隨症加減,取得不錯療效。
  • 熟地益精填髓
    小兒發育遲緩、中年早衰或鬚髮早白,可用熟地配何首烏、女貞子枸杞子、龜甲膠等。腎虛喘促,可以熟地配牛膝、當歸、肉桂、炙甘草等,以滋補溫經納氣。腎虛膀胱不約,小便頻多或失禁,可以熟地配菟絲子金櫻子覆盆子等,以滋補固澀。腎兩虛,慢性腹瀉,可以熟地配白朮、山藥、補骨脂以補益止瀉。腎虛水泛,咳嗽痰多,用熟地配當歸、半夏、陳皮等,以化痰止咳益精。
  • 熟地養血溫經,散寒通滯
    熟地與鹿角膠、肉桂、麻黃等合用,可治療陰疽(慢性深層肌肉膿腫)、貼骨疽(化膿性骨髓炎)、流注(深部組織的一類化膿性病症)、鶴膝風(結核性關節炎)等。據此,現代臨床常用於慢性深部寒性膿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骨結核、腸系膜淋巴結核、關節結核、慢性骨髓炎等有一定療效。
頁首
藥理作用

研究顯示熟地黃能調節免疫,促腎上腺皮質功能,促性腺,刺激骨髓,促凝血,改善腎功能,利尿,強心,降血壓,抑制胃分泌,抗腫瘤,抑制上皮細胞增生,抗氧化,抗衰老等。[4],[5]

頁首
毒性
參考生地
頁首
用法及劑量
煎劑,熟地黃常用量為9〜15g,如需要可增至30g。亦可熬膏、浸酒、入丸、散。熟地用量較大或久服時,宜用砂仁拌製或佐用少量砂仁,以中和其滋膩性質,防止出現脘腹脹悶、食慾減退等反應。[2],[3],[4]
頁首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消化不良,舌苔厚膩,大便稀爛,上腹飽脹者慎用。[3],[4]
頁首
參考

1. 李家實主編《中藥鑒定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2月.
2.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6月.
3. 陶御風編著《臨証本草》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年5月.
4. 沈丕安編著《補益中藥的臨床運用》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 2008年8月.
5.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s/shudihuang.html
6. 南京中醫藥大學 編著《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年5月.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