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草藥方劑 > 草藥集 > 金櫻子
>>名稱
>>來源
>>生產地
>>性味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傳統用途
>>中醫藥用途
>>藥理作用
  >降血脂作用
  >抑制平滑肌收縮作用
  >止瀉作用
>>用法及劑量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參考
原植物金櫻子
 
金櫻子藥材
名稱
拉丁名稱: Fructus Rosae Laevigatae
英文名稱: Rosa fruit, Cherokee rosehip
拉丁學名: Rosa laevigata
中文名稱: 金櫻子
漢語拼音: jin ying zi
頁首
來源
為薔薇科常綠攀援灌木,金櫻子的成熟果實。[1]
頁首
生產地
主產於中國廣東、四川、雲南、湖北、貴州等省。
頁首
性味
味酸澀,性平。歸膀胱大腸經
頁首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金櫻子含有蘋果酸、枸櫞酸、鞣質、樹脂、維生素C、果糖、蔗糖等。此外尚含皂苷約17%。[2]
頁首
傳統用途

金櫻子的命名來源,「金」字指金黃色,是金櫻子的顏色。又據《本草綱目》記載,「櫻」字應為罌,形容其種子型如黃罌。「子」字則直指種子。

李時珍於《本草綱目》:"金櫻子主治脾泄下痢,止小便,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輕身。"

頁首
中醫藥用途
金櫻子能固縮尿,澀腸止瀉。[3]
1. 用於腎虛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帶下
金櫻子酸澀收斂,具有固精、縮尿、止帶作用。
2. 用於脾虛久瀉,久痢
金櫻子能澀腸止瀉。
清氣上升,濁氣便會下降,以產生正常排便。若脾虛等導致氣不升而下陷,便會引起腹瀉。持久的泄瀉會耗氣,因氣隨過多的排便而耗散。金櫻子的澀味能收歛這些耗散的氣,並防止進一步損耗,從而使久瀉得到控制。
頁首
藥理作用

1. 降血脂作用
  動物研究
  金櫻子能降低家兔的血清膽固醇和β-脂蛋白,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5]
 
2. 抑制平滑肌收縮作用
  動物研究
  金櫻子水提物能使大鼠排尿次數減少,排尿間隔時間延長,但每次排尿量增多。它抑制家兔離體空腸(小腸其中一段)平滑肌的自主收縮,拮抗乙膽、氯化鋇引起的家兔空腸平滑肌、大鼠離體膀胱平滑肌的痙攣性收縮,拮抗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家兔離體胸主動脈條收縮反應。[6]
 
3. 止瀉作用
  動物研究
  麩炒、蜜制金櫻子水煎液,給大黃液所致腹瀉的小鼠灌胃,有較好的澀腸止瀉作用。[6]
頁首
用法及劑量
煎服, 6-12g 。
頁首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有實熱者忌服。
頁首
參考
1.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6月。
Lui Daiquan, ed.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ers, 2000-6.
 
2. 李家實主編《中藥鑒定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2月。
Li Jiashi, ed.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ers, 2000-6.
 
3. 吳儀洛《本草從新》1757。
Wu Yiluo. Bencao Congxin (New Compilation of Materia Medica), 1757AD.
 
4. 李時珍《本草綱目》1578AD.
Li Shizhen, Bencao Gangmu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1578AD.
 
5. 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698
Jiangsu Modern Medicine College, ed. Pharmacopoeia of Chinese medicine, Volume I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ers 1986?2698.*
 
6. 南雲生,張利華‧金櫻子炮製的研究‧中藥材,1995,18(6):293.*
Nan Yunshen & Zhang Lihua, et al. Study of processing of Fructus Rosa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1995, 18(6): 293.*
   
* Quoted in "Zhou JG ed.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Huaxia Publishing Company Ltd, 1998: 527-528" Tianjin Scientific Technology Publishing, 1999: 1248-1250"
引述自"周濟桂編‧中藥藥理與臨床應用‧華夏出版社, 1998:527-528"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