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中醫看病 > 內科 > 頭痛 > 氣虛頭痛証
 
風寒頭痛 | 風熱頭痛 | 風濕頭痛
肝陽頭痛 | 腎虛頭痛 | 氣虛頭痛
血虛頭痛 | 痰濁頭痛 | 瘀血頭痛


氣虛頭痛証

主症: 頭痛綿綿,勞累則發作或加重。
兼症: 面色萎黃,身體倦怠,口淡乏味,食量減少,畏寒,大便溏薄,淡而胖,細弱。
分析: 主升清。脾虛,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竅不利,故頭痛綿綿。勞則傷,每遇勞累則發作或加重,休息後減輕。中焦虛而不運,陽氣不能達於四肢百骸,故面黃,體倦乏力,畏寒。脾不健,消化吸收功能差,故口淡乏味,食量減少,大便爛。舌淡而胖,脈細弱,亦屬脾弱氣虛之象。常見於老年及勞累過甚之人。
治法: 健脾益氣,升舉清陽
方劑舉例: 順氣和中湯加減
方中黃芪、人參、甘草、白朮益氣健脾,共為主藥;當歸、白芍養和營;陳皮理氣和胃;升麻、柴胡升陽舉陷;細辛、蔓荊子、川芎袪風止痛。

         
黃芪
    
白朮
    
人參

在此基礎上,根據個別症狀進行加減。

若兼血虛,表現頭暈,心悸不寧,蒼白等,與四物湯合方化裁。

若脾虛不運,痰濁內生,有暈眩,胸悶腹脹,胃口差,痰多黏白,舌苔白膩等,加入茯苓、半夏、生薑,以健脾化痰。

茯苓 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
生薑 發汗解表,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