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中醫原理 > 從中醫角度認識人體的臟腑 > 六腑的生理功能
I.膽 | II.胃 | III.小腸 | IV.大腸 | V.膀胱 | VI.三焦


三焦

三焦是中醫特有的概念,在西醫解剖系統並沒有類似功能或器官。有些人更提出三焦有名而無形的說法,三焦實際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統稱。雖然已有人提出幾種學說如三焦為胰腺學說及三焦為整體代謝學說,至今,仍未有確切的定論。

從中醫的角度看,上焦位於橫膈膜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位於橫膈膜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位於臍以下的部位,包括肝、腎、小腸、大腸及膀胱。﹝有關三焦位置的傳統描述,只是三焦的功能分類,並不代表臟腑的解剖位置。﹞

中醫認為三焦與身體中氣的活動及水液運行有關,《黃帝內經》對三焦的功能有這樣的總結:「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霧」指上焦的宣發功能﹝包括肺及心﹞。在這功能中,氣、血及津液會被宣發、布散全身,如霧露之溉,故稱「上焦如霧」。「漚」指中焦的消化功能﹝包括脾及胃﹞,當脾胃運化及腐熟水穀食物時,水穀會被分解消化,如化為泡沫的過程,故稱「中焦如漚」;「瀆」指下焦排泄濁物的功能,下焦﹝包括肝、膽、腎、膀胱、大腸、小腸﹞會分開清的部分與濁的部分,並將濁的部分排出體外,這些廢物就如沼澤一樣,故稱「下焦如瀆」。

此外,三焦被認為是營養及水液的運行通道。如《黃帝內經》所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即在身體中,三焦負責水液的疏導,再通過肺、脾、腎的功能,展示了其對水液運行的參與。因此,三焦的疾病常引致水腫或小便不利等症狀,而治療則旨在恢復肺、脾、腎三臟的健康平衡。

閱讀更多關於三焦的經絡請按此處



References:

1. 張恩勤:《中醫基礎理論》〈上冊〉,上海 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0。
2. 劉家義等:《中醫診斷學》,上海 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0。
3. 北京中醫學院:《中醫學基礎》〈第一版〉,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
4. 印會河:《中醫基礎理論》,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5. 《黃帝內經素問》,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1978。
6. 劉燕池:《中醫基礎理論問答》〈第一版〉,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7. Kaptchuk Ted J., Chinese Medicine :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 , London: Rider, (2000).
8. Williams Tom, Complete Chinese Medicine , Bath: Mustard, (1999).
9. Stedman's Medical Dictionary, 27th Ed. ,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0)

作者:
黨毅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

編者:
鍾錦華
藥劑學學士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編輯

翻譯:
Michael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