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保健專題 > 糖尿病
 定義 |病因 |症狀 |診斷 |治療 |預防 |參考
   
糖尿病 : 診斷
   

西醫

中醫

診斷糖尿病的方法有:

隨機血糖測試
空腹血糖測試
兩小時葡萄糖負荷量測試
糖化血紅蛋白測試 (指示未來3 - 4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

根據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診斷需:

空腹血漿糖測試(FPG)達140mg/dl (7.8mmol/l)或以上
或進行 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兩小時血漿糖測試(2-h PG)達200mg/dl (11.1mmol/l)或以上
或出現以上兩種情況。

最近一次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專家委員會發現,FPG達140mg/dl或以上的病人比較2-h PG達200mg/dl或以上的病人更易發生高血糖。所有FPG達140mg/dl或以上的病人都會有2-h PG達200mg/dl或以上的情況。但不是所有2-h PG達200mg/dl或以上的病人有FPG達140mg/dl或以上的情況。所以美國糖尿病協會現今建議診斷糖尿病應以血糖水平較低的FPG為准。當病人出現典型的糖尿病症狀時,如隨機血糖測試達200mg/dl (11.1mmol/l) 或以上,在第二天有以下其中一個指標就可確診。


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加上隨機血漿糖測試達200mg/dl (11.1mmol/l)或以上
空腹(最少8小時禁食)血漿糖測試(FPG)達126mg/dl(7.3mmol/l)或以上而非140mg/dl
進行75g口服無水葡萄糖負荷量試驗,兩小時後血漿糖測試(2-h PG)達200mg/dl (11.1mmol/l)以上


 

 

中醫師會根據病人臨床症狀辨証分型,繼而診斷糖尿病。

現在糖尿病的診斷主要以西醫學方法為主,請參考西方醫學的有關段落。

中醫辨証有四方面,通過 "問診"可知道病人的主要症狀是什麼、發病的過程及家族中是否有人患糖尿病。利用"望診"觀察身體內部反映於外的表徵如面、舌、頭髮、指甲、疼痛部位所顯示的變化。舌的望診對中醫診斷特別重要,是觀察臟腑氣血之寒熱、虛實的重點。"聞診"包括聽取病人語音、呼吸等聲音的改變,嗅取分泌物及呼吸氣味的改變。最後是 "切診",醫生用手觸摸切按病人的脈搏、皮膚等,是中醫辨証的基本,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資料。

糖尿病診斷的基本症狀:

多飲
多食
多尿
消瘦

注意:當中醫師遇到嚴重病人,沒法用傳統醫術解決,一般會轉介西醫跟進。當遇到以上症狀惡化或現出併化症時,應立刻接受緊急治療。

辨証分型
雖然中醫師是根據糖尿病人的臨床症狀診斷疾病,但中醫師會將檢查病人所得的資料首先分為不同証型。病人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有不同証型,而中醫師是根據証型而決定治療手法,所以中醫師對糖尿病人往往有不同的治療手法。

1. 陰虛熱盛型
在中醫理論中,陰虛常指陰液如血及津液等的不足,身體沒有足夠的水液滋養,臟腑氣血運行時產生相對過盛的熱,引致發熱、口渴、多食等症狀。
2. 陰兩虛型
有著像氣體一般的流動特性,並可以理解為體內構成生命的「能量」或「動力」,這能量會流遍全身,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氣陰兩虛造成身體器官功能不良。在糖尿病的情況,病變的臟腑主要是肺、胃、腎。
3. 瘀血內阻型
瘀血指體內血液運行不暢的狀態,而氣的運行不良常會同時發生。當氣、血流通不暢,隨血液輸送的營養不能到達身體器官時,會產生四肢麻木、局部組織壞死的症狀。例如糖尿病人由於血供不足引致下肢及足趾潰瘍。
4. 陰陽兩虛型
按陰陽學說的理論,物質形態(陰)與人體活動(陽)會保持相對均衡以達致健康的狀態。當長期氣機虛弱或嚴重衰竭時,就會導致此病証。在糖尿病的情況是,病人長期沒有恰當的治療,引致體內陰陽長期失衡,導致體內多個器官衰竭。

其他相關辨證

濕熱內蘊型:
從中醫觀點,飲食失調會引致糖尿病,功能受影響,繼而形成濕熱積蓄體內。最後體內水液代謝失調,引致糖尿病症狀。
糖尿病應與消癉(甲狀腺功能亢進)鑒別:
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皆食量大而消瘦,然糖尿病以口渴,尿多,尿有甜味為特點;甲狀腺功能亢進則有情緒極易急燥,大便黃色稀爛,眼睛炯炯有神,眼球突出,心悸及頸部腫大等症狀,不可與糖尿病混淆。有時從臨床症狀及疾病發展過程很難鑒別,往往須依據常規化驗血液及尿液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