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草藥方劑 > 草藥集 > 天麻
>>名稱
>>來源
>>生產地
>>性味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中藥功效
>>傳統用途
>>藥理作用
>>毒性
>>用法及劑量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參考
天麻
 
名稱
拉丁名稱: Rhizoma Gastrodiae
英文名稱: Tall gastrodia tuber
拉丁學名: Gastrodia elata Bl.
中文名稱: 天麻
漢語拼音: tian ma
頁首
來源
蘭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乾燥莖塊。[1]
頁首
生產地
中國南北各地均有生長,主產於貴州、陝西、四川、雲南、湖北等。天麻偽品甚多,要注意鑒別。[3]' [5]
頁首
性味
性平,味甘,歸肝經
頁首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天麻含有酚類化合物及其苷類,天麻素也稱天麻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約為0.025%;其他還有天麻醚苷、香莢蘭醇、香莢蘭醛、多糖類、多種微量元素、生物鹼、維生素A類、抗真菌蛋白等。天麻素、天麻苷元及其類似物現已能人工合成。[4]' [5]' [7]

中國藥典》2010年版I部,規定天麻所含的天麻素不得少於0.20%,以控制藥材質量。
頁首
中藥功效
,通止痛。
頁首
傳統用途

天麻主治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抽搐、風濕痹痛。[2]' [3]' [4]

  • 天麻是治療眩暈、頭痛要藥
  • 天麻能散外風,善熄內風 ,並有袪風痰作用。一般頭痛常選天麻配合川芎、蔓荊子同用;肝陽上亢,表現血壓高,頭痛眩暈,常配石決明、鈎藤、牛膝;風痰上擾,表現眩暈眼黑,步態不穩,類似耳源性眩暈(美尼爾氏病),常配合半夏、白朮、茯苓。

  • 天麻治中風
  • 中風偏癱,言語不利,天麻配合丹參、赤芍、薑半夏、地龍、川芎同用。

  • 天麻入肝經,為熄風止痙要藥
  • 天麻可用於各種病因之肝風內動,驚癇抽搐。常配合全蝎、鈎藤、水牛角、石菖蒲、遠志,用於小兒高熱抽搐或癲癇發作。小兒反覆抽搐,可選天麻配合黨參、白朮、僵蠶等,以緩解病情,增強體質。天麻配合膽南星、白附子、防風,可治療破傷風引起的抽搐痙攣,角弓反張等。

  • 天麻有袪風止痛作用
  • 治療風濕痹痛 ,肢體麻木不仁,常配合羌活、獨活、秦艽、川芎、當歸、牛膝等同用。

    頁首
    藥理作用
    研究顯示天麻能鎮靜大腦,鎮痛,解痙,保護心肝功能,降血壓,改善血循環,抗炎,增強免疫,抗衰老,提高耐缺氧,升皮溫,興奮腸道功能。[4]' [5]
    頁首
    毒性
    天麻浸膏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51.4g〜61.4g/kg。天麻水劑兔腹腔注射12g/kg,半小時後動物反應遲鈍,繼而出現共濟失調和拒食,心率增速,多在48小時內死亡。[4]
    頁首
    用法及劑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研末吞服,1-1.5g/次,每日-3次。[5]
    天麻不宜久煎,因其主要成分為天麻苷,遇熱極易揮發。天麻與其他藥材共煎,會因熱而失去鎮靜鎮痛的有效成分。所以最好研末,加入煎好的湯藥沖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頁首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氣血虛甚者慎服天麻。有報導說大量服用天麻可能引起頭痛、面熱、昏迷、對光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6]' [7]
    頁首
    參考
    1. 李家實主編《中藥鑒定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2月.
     
    2.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6月.
     
    3. 陶御風編著《臨証本草》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5月.
     
    4. 沈丕安編著《補益中藥的臨床運用》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
     
    5. 趙中振,蕭培根主編《當代藥用植物典》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6年8月.
     
    6. 宋子成主編《中藥風險速查手冊》中華書局2004.
     
    7.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t/tianma.html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