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草藥方劑 > 草藥集 > 丹參
>>名稱
>>來源
>>生產地
>>性味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中藥功效
>>傳統用途
>>藥理作用
>>用法及劑量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參考
丹參
 
名稱
拉丁名稱: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英文名稱: Salvia root / Red sage root
拉丁學名: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中文名稱: 丹參
漢語拼音: dan shen
頁首
來源
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及根莖。
頁首
生產地
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主要產於四川、江蘇、安徽、河北、山西。
頁首
性味
味苦,性微寒。歸心包肝經
頁首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丹參的主要活性成分可為脂溶性的醌、酮型結構和水溶性的酚酸類。屬醌、酮型結構的有丹參酮I、IIA、IIB、V、VI,隱丹參酮,異丹參酮I、II、IIB,異隱丹參酮I、II、III,羥基丹參酮IIA,丹參酸甲酯,丹參新醌A-D等。酚酸類的有丹酚酸A-G,迷迭香酸,紫草酸,原兒茶醛,咖啡酸,異阿魏酸等。
頁首
中藥功效
活血調經,養血安,涼血消癰。
頁首
傳統用途
1. 丹參袪瘀生新,活血止痛,為婦科要藥。常用於婦女病如月經不調、經痛、閉經、產後瘀滯腹痛。治療月經不調、經痛、閉經,多配香附、當歸、芍藥、益母草同用;產後或婦科手術後腹痛,常因瘀血留積,可配伍當歸、川芎、五靈脂等。
2. 丹參常用於活血化瘀止痛。治療心脈瘀滯,胸痹心痛,常配川芎、蒲黃、五靈脂、郁金同用;瘀滯所致的脘腹疼痛,常配砂仁、檀香。治療風濕痹阻經絡,腰腿冷痛,可配桂心、杜仲、牛膝;若郁而化熱,關節紅腫熱痛,可配忍冬藤、赤芍、秦艽;跌打瘀腫疼痛,可配當歸、川芎、乳香、沒藥。
3. 丹參對瘀久而致的癥瘕積聚有效,常配三稜、莪朮、鱉甲、生牡蠣等,以活血軟堅消積。現代臨床証明,丹參有促進肝脾腫大,宮外孕、子宮肌瘤或其他腹腔內血腫包塊的消散。
4. 丹參有養血安神之功。治療失眠,配合酸棗仁、柏子仁、紅棗、五味子或人參等,效果最好。如因血不養心,心火偏旺而致心悸、失眠,可配生地、酸棗仁、柏子仁。因熱入營血,出現煩躁不安、身體皮膚顏色改變等,可配合生地、黃連、竹葉等同用。
5. 丹參清熱涼血,可清瘀熱以消癰腫。治療瘡瘍腫毒,既可內服,又可外敷、洗浴等。例如瘡癰、丹毒初起,可配合瓜蔞、金銀花、連翹等煎服,同時配赤芍、白芷醋浸,入豬脂熬膏敷用,或配野菊花、蒲公英等煎水外洗。

現代臨床還常用在冠心病、中風、動脈硬化、心肌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皮膚病等。
頁首
藥理作用

有關丹參的藥理作用包括保護心血管,抗凝血,抗溶血,抗肝損傷,抗腫瘤生成等。

1.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實驗觀察丹參對離體大鼠心臟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結果顯示,丹參可以減少和延緩心室顫動(VF)和室性心動過速(VT)的發生,增加主動脈的血流及過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水平,亦降低乳酸脫氫酶(LDH)及丙二醛(MDA)的濃度。

實驗觀察丹參及其成分--丹參酮IIA對血壓的影響。結果顯示,腹腔內注射丹參能明顯地降低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的收縮壓,但對正常血壓的大鼠沒有影響。口服丹參酮IIA亦對大鼠的收縮壓產生相同影響。
   
2. 抗血小板作用
研究發現丹參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氫丹參酮I,可以抑制由骨膠原所引致的兔子血小板的凝集,反應呈濃度依賴性影響。
   
3. 護肝作用
研究報告指出丹參和其活性成分--隱丹參酮,可以防止由酒精所引致的肝細胞死亡。除此之外,它們亦能防止由酒精所引致的脂肪積聚和脂肪酸的產生。這些結果顯示丹參和隱丹參酮有潛力減輕由酒精引起的肝病。
   
4. 抗腫瘤作用
實驗顯示,從丹參中分離出的丹參酮I,能呈濃度依賴地減慢人類直腸癌細胞的生長,以及誘發這些細胞自毀。實驗結果亦顯示這些細胞的生長停滯於G0/G1周期中。

由研究丹參酮IIA對白血病,人類單核球細胞株(THP-1),的影響的結果顯示,丹參酮IIA能呈時間依賴和濃度依賴地抑制THP-1細胞的生長,以及顯著地增加這些細胞自毀。
頁首
用法及劑量
入煎劑5-10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活血化瘀宜酒炙用。外用適量,煎水淋洗或熬膏調敷。
頁首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孕婦、無血瘀者慎服。
頁首
參考

1.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6月.
2. 趙中振,蕭培根主編《當代藥用植物典》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有限公司,2006年8月.
3. 陶御風編著《臨証本草》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5月.
4. 沈丕安編著《補益中藥的臨床運用》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5. Chen J, Chen T, ed. Chinese Medical Herbology and Pharmacology, Art of Medicine Press, 2004.
6. Wang L, et al. Protection on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by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 in isolated Langendorff rat hearts. 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 2009 Jul; 34(14): 1848-1851.
7. Chan, P., et al. Antihypertension Induced by Tanshinone IIA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0: nep056v1-nep056.
8. Park JW, et al. 15, 16-dihydrotanshinone I, a major component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Dansham), inhibits rabbit platelet aggregation by suppressing intracellular calcium mobilization.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008 Jan; 31(1): 47.
9. Yin HQ, et al.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and its active component cryptotanshinone protects primary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from acute ethanol-induced cytotoxicity and fatty infiltration.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9 Jan; 47(1): 98-103.
10. Su CC, et al. Growth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induction by tanshinone I in human colon cancer Colo 205 cells. Int J Mol Med. 2008 Nov; 22(5): 613-618.
11. Liu JJ, et al. Tanshinone IIA inhibits leukemia THP-1 cell growth by induction of apoptosis. Oncol Rep 2009 Apr; 21(4): 1075-1081.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