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中醫看病 > 內科 > 血証 > 尿血的中醫調治
 
尿血的中醫調治

辨証論治 | 針刺治療 | 日常護理

尿中有血,可以顯示為淡紅色、紅色或醬油色。尿血表示泌尿系統中的某處,比如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有不正常出血。有些人還會發現小便時排出血塊。輕微的出血,肉眼或不能察覺,只有在顯微鏡下才看到血細胞。有時候,患者會把尿血跟陰道出血、便血、前列腺出血混淆。

泌尿系統管道
泌尿系統管道

紅色尿液不一定是嚴重問題。正常人在激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後,可能出現短暫的尿血,一些藥物和食物亦會使尿液變成紅色。因此當發現自己排出紅色的尿液時,不需要太驚慌,但有必要看醫生,幫你確定是否出血,什麼原因,以及排除嚴重疾病的可能。與尿血有關的疾病包括:

泌尿道感染
腎病
腎或膀胱結石
泌尿系腫瘤
前列腺病變
血液或凝血功能障礙疾病


治療尿血必須針對病因,一定要查明原因以治其本。如果西醫檢查未能確定原因,可以中醫辨証論治。

從中醫的觀點說,尿液津液所化,雖由膀胱負責儲存及排泄,但與的肅降轉輸、的氣化、三焦的通調有關。尿血又稱為溲血、溺血,歷代醫家有很多論述及經驗。凡排尿不痛或痛不明顯者才稱為「尿血」,如尿血而兼小便滴瀝、澀痛者則稱為「血淋」,屬另一病証範圍。

尿血多因膀胱經熱盛,火熱可從各方面轉移而來,與、腎有關。一般分虛熱和實熱,暴發尿血多屬實火,勞損久病的尿血多屬虛熱。實証尿血多表現血與尿混合而出或尿出血液,虛証則多表現尿後又流血。

         
蒲黃
    
大小薊
    
仙鶴草

1. 尿血的中醫辨証論治

中藥治療尿血雖以止血為主,但要酌量加散瘀、寧血、養血之品。一般早期階段除止血外,需要育陰寧血輔助藥物,病久則宜溫養攝血。以下是血尿的常見証型及治法。

肝經濕熱

小便熱赤,帶血鮮紅,伴隨頭痛,頭暈,口黏,口苦,脅肋脹痛,紅苔黃膩,弦數。病情會因情緒波動而加重。中醫治法為清利濕熱。
方劑舉例: 龍膽瀉肝湯 加減

陰虛火旺

小便短赤帶血,伴隨頭暈耳鳴,顴紅潮熱,心煩口乾,腰膝酸軟,遺精。舌紅苔少,脈細數。中醫治法為滋腎清熱,佐以利濕。
方劑舉例: 知柏地黃丸 加小薊炭、車前子

心火亢盛

尿色鮮紅,小便短黃,灼熱疼痛。伴隨心煩失眠,面赤口瘡,口渴引飲,大便乾結,舌尖紅赤,苔黃,脈數。中醫治法為清心涼血,佐以利濕。
方劑舉例: 導赤散小薊飲子 加茯苓

腎氣不固

持續排泄淡紅色小便,量多,便後滴瀝。伴隨頭暈,耳鳴,倦怠易疲勞,腰脊酸痛,怕冷,陽痿滑精。舌質淡,脈沉弱。中醫治法為溫腎攝血。
方劑舉例: 鹿角膠丸(鹿角膠、熟地、血餘炭、白茅根)

脾不統血

尿血反覆發作,或兼牙齦出血,皮下出血。伴隨面色不華,神疲乏力,氣短聲怯,沒胃口。舌質淡,脈細弱。中醫治法為補脾攝血。
方劑舉例: 歸脾湯 加熟地、阿膠、仙鶴草

2. 尿血的針刺治療

針灸療法能活,促進身體自癒力。中醫認為出血症跟氣虛與火熱關係密切,用針灸刺激特定穴位,調節臟腑氣血功能,有助改善身體狀況,從而舒緩尿血及兼症。

証型

選穴

針刺手法及作用

心火亢盛

勞宮(Pc8)、行間(Lr2)、中極(Cv3)、陰陵泉(Sp9)、小腸俞(Bl27)

瀉法刺激,可以清心瀉火止血

脾腎氣虛

隱白(Sp1)、關元俞(Bl26)、足三里(St36)、脾俞(Bl20)、膈俞(Bl17)、腎俞(Bl23)、三陰交(Sp6)

平補平瀉法刺激,健脾益腎,補氣攝血


尿血針刺穴位



尿血針刺穴位

3. 尿血的日常護理

膀胱經熱,迫血妄行是導致尿血的重要病機。日常飲食宜清淡,有節制地進食辛辣刺激食品,酒、蔥、芥末、大蒜、胡椒、辣椒等香辛口味,以及肥膩、溫熱性食品不宜多吃。多吃蔬菜水果、綠豆、葫蘆瓜、馬蹄、鮮藕、冬瓜、西瓜、赤小豆、蠶豆、柿子、蓮子、鯉魚、墨魚等,有助清熱、涼血、利尿。以下是尿血的食譜:

鮮茅根60g、竹蔗300g,煎水代茶飲。適合下焦濕熱尿血。
旱蓮草30g、豬瘦肉200g,煲湯飲。適合陰虛尿血。
黨參10g、山藥20g、糯米100克、阿膠6g,前三樣共煮粥,粥成加入阿膠溶化,用白糖調味服食。適合脾虛尿血。
金櫻子10g、芡實15g、粳米100g,金櫻子煎水取汁,與芡實、粳米共煮粥,加鹽調味服食。適合腎氣不固尿血。

另外,患者必須保持良好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增強體質,避免過度消耗精力。要多飲水,定時小便,戒煙酒,適量運動,充足睡眠,不要熬晚,節制房事,注意下體清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