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醫看病 > 癌症的中醫保健 > 中醫癌症的治法
 

中醫癌症的治法

癌症是當今嚴重危害人類生命的常見病。由於病情複雜、變化多端,目前中西醫治療都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經典的治癒概念認為,利用各種治療來達到無癌程度,是延長患者生命的唯一條件。也就是說,治療時必須殺滅或清除最後一個癌細胞。為此,人們曾經追求擴大根治手術、強化或衝擊化療、根治性放療等消耗性手段,然而事與願違,迄今乃未能確保有百分之百的療效。腫瘤的復發與轉移,仍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而且患者治療後,生存質量普遍下降,甚至不能耐受治療而死亡。

依照中醫理論來指導癌症治療,能從患者全身特點加以考慮,而不只是著眼於癌症病灶本身。結合辨証與辨病,綜合治療與攝生調護,可減少患者痛苦或西醫放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調節整體免疫功能,提高長期療效和生存率。對於一些不宜手術或放化療的患者,可以中藥來改善體質,或可重新獲得進行治療的機會,延長生存時間。中醫綜合治療範疇中,還包括藥膳、氣功、針灸、按摩、敷藥、精神療法、起居和娛樂等。

一般來說,中醫治療癌症分為「扶正」與「祛邪」兩方面。「扶正」即通過調節自身免疫功能,來達到抗癌目的;「祛邪」則直接對付病灶,抑制腫瘤生長。

中醫扶正補虛法
以各種手段來調節人體的陰陽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力,增強體質,延緩病情,抑制癌症發展。扶正法範圍很廣,是中醫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根據氣血陰陽不同類型虛証,又分為如下。

益氣健:是治療氣虛的基本方法。患者主要表現為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語音低微、氣短、自汗、胃口差、大便稀爛,脈弱無力,舌質淡或胖、有齒痕、舌苔薄白。常用中藥有黃精、黃茋人參、黨參、太子參、白术、茯苓、陳皮、甘草等。由於惡性腫瘤持續浸潤生長,破壞正常組織和器官,導致癌症患者出現一系列營養障礙和代謝紊亂,使機體抵抗力下降。以益氣健脾為主的中藥治療,能改善營養不良的狀態,舒緩乏力、消瘦、食慾不振等症狀,使患者精神好轉,體重增加。
         
黃精
    
黃茋
    
黨參

養陰生津 :多用於陰虛內熱証,可見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口渴、心煩、失眠、遺精、大便乾結,舌質紅、少苔或舌光無苔,脈細無力等。常用中藥包括生地、沙參、天冬、麥冬、玄參、石斛、天花粉、龜板、鱉甲、玉竹、西洋參、黃精、女貞子、知母等。癌症患者素來陰虛,或治療後脾受損而水谷精微生化不足,或腫瘤過度消耗均可出現陰津虧損之証。以養陰生津為主的中藥可明顯改善手術後或放化療引起的毒副反應。
滋陰養血 :多用於虛証。臨床主要表現有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口唇和指甲蒼白、疲乏、脈細、舌淡白。常用藥有熟地、當歸、阿膠、白芍、龜板膠、制首烏、雞血藤、紫草等。本法常與養陰生津法聯合用於 手術後或放化療引起的毒副反應,亦多用於癌症晚期患者。
溫腎壯陽 :多用於腎陽虛或脾腎不足者,表現有畏寒、肢冷、腰酸腿軟、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氣短而喘、面色蒼白、小便清長、大便稀薄,舌質淡胖、苔潤滑,脈沉細等症狀。常用藥有熟附子、鹿角、仙靈脾、仙茅、肉蓯蓉、巴戟天補骨脂、肉桂等。溫腎壯陽法能促進骨髓干細胞增殖,刺激內分泌系統,改善身體物質代謝。

中醫袪邪抗癌法
清熱解毒 :中醫認為熱毒是惡性腫瘤的主要病理之一,特別在中晚期癌症患者,引起局部腫塊的灼熱疼痛、發燒、手足心胸煩熱、口渴、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等熱性症候。再者如腸癌之膿血便,或子宮頸癌之臭穢分泌物,或白血病之各種出血症,大都是熱毒蘊積所致。所以清熱解毒是中醫抗癌最常見的治法。常用藥有白花蛇舌草、半枝 蓮、魚腥草、半邊蓮、夏枯草、苦參、龍葵、七葉一枝花、山豆根、白毛藤、石上柏、土茯苓、天葵子、冬凌草等。這類中藥能明顯改善腫瘤周圍的炎症和水腫,並在其某階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腫瘤發展。經由大量實驗研究,已從這類藥材中篩選出很多有效抗癌中草藥成分。
         
白花蛇舌草
    
半枝蓮
    
魚腥草

活血去瘀 :適用於瘀血証之癌症患者,症狀包括腫塊、痛處固定、皮膚乾糙、角化過度、指甲脆弱、舌質青紫或黯,或有瘀斑、瘀點或舌下有青紫點或靜脈曲張,脈弦細或等。活血化瘀具有疏通經絡、促進血流、改善血液循環、抑制結締組織增生,並有一定抑癌細胞作用。有認為腫瘤病人較多處於"血瘀" 狀態,利用活血化瘀藥物能改變異常血流,降低血濃度,以消除這種"高凝狀態" ,使癌細胞不易在血流中停留、著床、種植,減少腫瘤轉移擴散的機會。常用中藥有蒲黃、丹參、莪术、三七、凌霄花、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當歸、穿山甲、王不留行、蘇木、乳香、沒藥、五靈芝、石見穿、鬼箭羽等。這些中藥還起到很好的鎮痛作用。
         
蒲黃
    
丹參
    
莪术

化痰軟堅 :用於聚之証,如體表腫塊、淋巴結腫大、胸悶腹脹、噁心嘔吐、四肢困乏或腫脹、或喘咳痰鳴、嘔吐痰涎、或兼有胸腔積液、腹水、白帶多、舌苔膩、舌質晦暗、脈滑等。常用藥包括半夏、膽南星、瓜蔞、皂角刺、夏枯草、牡蠣、海藻、昆布、黃藥子、僵 蠶、山慈菇、貓爪草等。這些藥物除能抗癌外,同時亦減輕免疫抑制作用。
         
半夏
    
膽南星
    
瓜蔞

以毒功毒 :中醫認為癌症的形成,病情不論是氣滯血瘀,或痰凝濕聚,或熱毒內蘊,或正氣虧虛,日久最終會導致邪毒淤積,中醫形容為癌毒內結,表現出癌症複雜多變的証侯,頑固難治。癌毒深陷,非攻不可,因此臨床上常用一些猛峻有毒之物,以毒功毒。實驗證明這些藥物大多對癌細胞有直接殺傷力,某些中草藥現已制成各種片劑、膠囊、注射劑,應用於臨床上各種癌症的治療,效果令人滿意。常用藥有動物類的蝎子、蜈蚣、斑蝥、紅娘子、蟾蜍、土鱉蟲、蜣螂、水蛭等;礦物類有雄黃、砒霜;植物類有藤黃、毛茛、菎麻、馬錢子、巴豆、洋金花、急性子、雪上一枝蒿、烏頭、八角蓮、大戟、高陸等。這類中藥中,如斑蝥、狼毒、馬錢子等,能明顯消腫止痛,用來治療癌性疼痛有一定療效。

癌症的種類繁多,各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若採用中醫治癌,應遵循中醫辨証施治原則,根據所採用的西醫手段,症狀發展階段,以及患者的體質情況等綜合分析,以擬定特定的治療方案。要了解具體癌症病情或適合療法,必須經由醫生詳細檢查,千萬不要擅自服用抗癌藥。

中醫抗癌外治法
口服、注射等用藥屬癌症全身治療,中醫還有很多局部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按摩、外敷、薰洗、吸入、塞藥、灌腸等等,有助局部拔毒、通塞、枯萎癌腫、消腫止痛,是療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子宮頸癌、皮膚癌或淋巴轉移等可用中藥制劑外敷來提高病灶藥物濃度以達消毒散堅效果;用吸入法治療肺癌和鼻咽癌;用清熱解毒、瀉下逐水中藥外敷來治療肝癌腹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