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醫看病 > 癌症中醫外治法 > 中醫癌症的拔罐療法
 

中醫癌症的拔罐療法

拔罐法是利用罐、筒或杯等器具,使之產生負壓,並吸附在體表的治療方式。中醫認為此法不僅可以吸出附在體表的病邪,還會通過腧穴刺激作用,達到疏通經絡,行,清排毒的作用。

拔罐法在古時稱為「角法」,最初古人利用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狀,用於吸除膿血。及後經由漫長演變,罐器已發展至用竹、木、銅、 鐵、陶、 瓷、玻璃等材料來製成,更發明利用吸吮、火力、水煮、水蒸、藥煮、藥蒸等來排氣。配合各種留罐手法以及其他施治手段並用。現代拔罐法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從吸拔膿血,治療風寒濕痹症虛喘等少數病証,已擴展至應用於治療傳染、內、外、婦產、五官及皮膚病等。

由於拔罐法容易入門,而且具有廉、便、驗的特點,深受中國民間喜愛。此法在印度、法國、日本、希臘、俄國等也得到廣泛應用。

拔罐手法

中醫應用拔罐法於預防、診斷和治療三方面。

預防方面 :例如受了風寒拔罐可防感冒發作;蛇蟲咬傷拔罐可防止或減輕中毒;經常拔膻中穴可預防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疾病。
診斷方面 :拔罐後局部瘀斑或血泡色淡為虛証;色深伴局部發熱者為熱毒熾盛或陰虛火旺;色深但局部不發熱者多為瘀血、寒凝、陽虛、氣虛。如局部出現水泡、水腫、潮濕者多屬濕氣盛;水泡色清為寒濕;色黃為濕熱盛;如局部微癢或出現皮紋為受風表現。
治療方面 :隨同罐器的不同,不同選穴(或部位)、手法及其他療法的配合,此法可以起到溫經散寒、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溫陽固氣、袪風除濕、清熱瀉火等不同功效。臨床主要用於風濕痛,腹部病變,胃病,頭痛,高血壓,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經病、軟組織損傷等,對於小兒患者更為適合。

總括拔罐應用方面,以風邪為主的疾患,常用閃罐法,即快速連續吸拔多次。寒邪為主的病患,多用留罐法,使罐器在局部置留一段時間。走罐法是指罐器吸附後,反覆推拉或旋轉移動,以擴大施術面積,此法多用於背腹肌肉豐厚地方。由於膀胱經集中有臟腑俞穴、募穴,所以是走罐法最常用的循經部位。寒証還可以選用灸罐法。高熱無汗多選水罐法。

拔罐適用於各期癌症的輔助治療,以癌痛者最適宜。採用多部位拔罐留罐方式,用閃火法在穴位上留 10-15 分鐘,待拔罐部位充血、瘀血時,將罐取下,隔天 1 次, 10 次為 1 個療程。休息 1 個星期後再重複第二個療程。

部位

選擇腧穴

頭痛 太陽、印堂、風池、合谷
肩痛 肩髃、肩髎、肩內陵、臑俞
肩背痛 大杼、風門、肩井、曲垣
腰痛 腎俞、大腸俞、腰陽關
胃痛 中脘、梁門、足三里
腹痛 天樞、關元、三陰交

晚期癌症、體質非常虛弱者禁用此法。因高燒引起頭痛、暈眩、抽搐、皮膚破損、大血管部位以及各種水腫病均不適合。有出血傾向、孕婦、局部瘀血甚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