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中醫看病 > 內科 > 血証 > 功能性子宮出血針灸治療
 
功能性子宮出血 | 中醫治療 | 針灸治療 | 中成藥 | 日常護理


功能性子宮出血針灸治療

針灸激活運行,能調動子宮、血管的舒縮功能,協調平衡內分泌。針灸是調節月經的常用方法。月經過多以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多由氣虛,或任失於固攝,或血熱等原因所致。針灸固經方主要由脾經任脈穴組成。

1. 神闕(Cv8)、隱白(Sp1),用灸法20至30分鐘

神闕(Cv8)為任脈穴,任脈通於胞宮,灸神闕可激發任脈經氣,發揮固攝經血作用。隱白(Sp1)為脾經井穴,可醒脾氣,增進脾統血,以止血。本方多用於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月經先期、崩漏,尤其對於氣虛不攝的經血下注效果顯著。

2. 氣海 (Cv6)、大敦(Lr1)、陰谷(Ki10)、太衝(Lr3)、然谷(Ki2)、三陰交(Sp6)、中極(Cv3)

方中氣海(Cv6)和大敦(Lr1)為主穴。
氣海(Cv6):補益元氣,固攝衝任。
大敦(Lr1):肝經井穴,肝經與胞宮直接相連;藏血,主疏泄而調暢氣機,具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流的作用。灸大敦可調理氣機,調血海,起到固攝血海作用。
陰谷(Ki10):補益氣,固攝衝任。
太衝(Lr3):疏肝理氣,肋氣海調理氣運。
然谷(Ki2):清瀉胞宮之熱邪。
三陰交(Sp6)、中極(Cv3):疏通胞宮脈絡,化瘀止血。

臨床應用時,根據辨証靈活加減:

血熱:血海(Sp10)、曲池(Li11)、行間(Lr2)、俠溪(Gb43)、內庭(St44)
氣滯血瘀:合谷(Li4)、血海(Sp10)、歸來(St29)、膻中(Cv17)、子宮(Ex-ca1)
腎陽不足:腎俞 (Bl23)、命門(Gv4)、關元(Cv4)、神闕(Cv8)
氣血不足:足三里(St36)、膈俞(Bl17),血海(Sp10)、關元(Cv4)、脾俞(Bl20)

針灸調節月經病有良好的效果,治療應於經淨後一周進行,通常需要連續治療3個月經週期。

功能性子宮出血針灸穴位
功能性子宮出血針灸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