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中醫療法 > 推拿按摩 > 中醫推拿基本手法
 

中醫推拿基本手法

用手或肢體部分,按特定的規範化動作技巧,來刺激體表的操作稱為推拿手法。中醫推拿手法種類繁多,名稱不統一。有些手法動作相似,但名稱不同,如按法和壓法;有些名稱相同,但動作卻不一樣,如一指禪推法和推法;也有的把兩種手法結合起來,如按摩、按揉等。基本上醫師都是根據一些單純的動作,以不同的刺激方式、強度、時間和活動肢體輔助,組合成複合手法或一連串動作,形成常規的操作程序。按衛生部對中國中醫藥大學的要求,現將推拿手法歸納為六類:

擠壓類
用指、掌或肢體部位按壓或對稱性擠壓體表,包括按、點、捏、拿、捻、踩蹺等方式。可以起到放鬆肌肉、開通閉塞、活血止痛的作用。其中按法常和揉法結合運用;點法刺激較強,常用於胃腹痙痛、腰腿痛等;捻法適用於四肢小關節。


擠壓手法
擠壓手法

擺動類
通過手腕部有節奏擺動,使壓力輕重交替地呈脈衝式持續作用於治療部位,包括一指禪推法、滾法、纏法、揉法等。一指禪推法是利用指端著力於一定部位或穴位,運用指間關節的屈伸和腕關節的擺動,使壓力持續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每分鐘擺動一般為 120-160 次。此法接觸面小,但滲透度大,常用於頭痛、胃痛、關節筋骨酸痛。


擺動手法
擺動手法

摩擦類
以掌、指或肘面,貼附在體表進行摩擦,包括摩、擦、推、搓、抹等 方式。其中有些手法是使之發熱,有些手法是推動氣血,有些則是以摩擦的形式揉搓肌膚。摩擦發熱主要以擦法,適用於胸腹、四肢、腰背部;推動氣血手法有摩、開、合、推、運、拂、刮等,適用頭面、胸腹、四肢部。


摩擦手法
摩擦手法

振動類
以較高頻率的節律性輕重交替刺激,持續作用於人體,包括抖法、振法。具有袪瘀消積,順氣理血,鎮靜放鬆的作用。本類動作可用於全身,尤其在頭面與胸腹部。常用於失眠、健忘、焦慮、神經功能紊亂、腸胃失調、運動員賽前等。


振動手法
振動手法

敲擊類
用手掌、拳背、手指、掌側面,或 桑枝棒叩打體表,又分為拍、擊、彈等方式。較常用於風濕酸痛,局部感覺麻木或肌肉痙攣等。拳撃方式常用於腰背部;掌拍方式常用於頭頂、腰臀、四肢部;指尖輕叩常用於頭面、胸腹部;掌側撃法常用於腰背及四肢部。


敲擊手法
敲擊手法

運動關節類
對患者肢體關節進行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牽拉等方式。具體手法會根據關節結構特點和治療需要來選用。操作時,患者肌肉要盡量放鬆,活動關節的幅度、力量要恰當。


運動關節手法
運動關節手法

傳統中醫推拿對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從而達到深透作用。所謂「持久」是指手法能持續一定的時間而不會改變。「有力」指手法必須有一定的力度,但這種力度又視乎病情、體質、部位而異。「均勻」指用力均勻,節奏速度不會時快時慢,壓力不會時輕時重。「柔和」指手法不會生硬粗暴或用蠻力,動作變換自然。必須經過練習和臨床實踐,才能熟練掌握各種基本手法,靈活運用。如《醫宗金鑒》曰:「一旦臨症,機能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