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草藥方劑 > 草藥集 > 三七
>>名稱
>>來源
>>生產地
>>性味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中藥功效
>>傳統用途
>>藥理作用
>>用法及劑量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參考
三七
 
名稱
拉丁名稱: Radix Notoginseng
英文名稱: Notoginseng / Pseudoginseng
拉丁學名: Panax notoginseng (Burk.)
中文名稱: 三七 / 田七
漢語拼音: san qi / tian qi
頁首
來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頁首
生產地
主要栽培于雲南、廣西。
頁首
性味
味甘,微苦,性溫。歸胃經
頁首
活性成分或主要化學成分
三七的成分與人參相似,又同屬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活性成分有皂苷、黃酮、多糖、氨基酸等化合物。三七含豐富的皂苷類,包括三七皂苷A-E, G-N, U, R1-R4, R6 & R7;人參皂苷Rb1, Rb2, Rd, Re, Rg1, Rg2, Rh1, Rh4 & U;20-O-葡萄糖人參皂苷Rf;達瑪-20(22)-烯-3β,12β,25-三醇-6-O-β-D-吡喃葡萄糖苷、絞股藍苷XVII等。黃酮類有槲皮素。多糖類有三七多糖A。其他還有β-谷甾醇、胡蘿蔔苷、三七素、人參環氧炔醇、人參炔醇等。
頁首
中藥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頁首
傳統用途
1. 三七用於各種出血証,尤其以有瘀者為宜。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散瘀,藥效卓著。不論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傷出血,單用內服外用就可奏效。辨証配用,療效更佳。如陰虛血熱,表現血經提前,盜汗,煩躁,手足心熱,顴紅,口渴等,用三七配生地、旱蓮草;虛寒出血兼有怕冷,乏力等,用三七配艾葉、炮薑;氣虛失血表現疲憊,氣短等,用三七配黨參、黃芪;大出血虛脫,用三七配人參、附子以回陽益氣固脫。外傷出血,三七配血竭、龍骨等藥外用。
2. 三七有散瘀消腫止痛作用,治跌打損傷,既可內服,又可外用,為傷科要藥。可單味內服或外敷,或配活血行氣藥同用。

近年來,臨床常用於冠心病、缺血性腦血管病、中風後遺症、高脂血症、血瘀型慢性肝炎等。
頁首
藥理作用

三七的藥理作用包括止血,抗血栓,促進造血,改善心血管流量,保護大腦和神經系統,保肝,抗衰老,免疫調節等。

1. 抗血小板作用
研究探索三七中的一種成分--人參皂苷-2A的抗血小板作用。研究人員先抽取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靜脈血液,篩成富含血小板血漿,再加以人參皂苷-2A培養,然後測試由二磷酸腺苷(ADP)所引致的血小板聚集反應。結果顯示,人參皂苷-2A可以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反映其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
   
2. 止血作用
研究利用出血大鼠模型測試三七的止血功效。實驗中,先將大鼠分成四組,然後把它們尾部尖端5mm切去。組(1)沒給予任何治療,為對照組;組(2)給予安慰劑(麵粉);組(3)給予磨碎的三七;組(4)給予三七提取物皂苷。研究人員量度各組的總出血時間並予以比較。結果顯示,用三七和三七皂苷的大鼠的出血時間,比對照組和安慰劑組的大鼠為短。這些結果反映,外用三七和三七皂苷有止血功效。
   
3. 免疫調節作用
研究發現三七中的總皂苷能明顯地提升血清補體蛋白和溶血酵素的水平;這結果在免疫低下的動物模型中尤其突出。另一方面,在活體內和活體外的實驗中顯示出,三七中的多糖成分能刺激T細胞增長。三七本身亦能提升抗體和白介素的生成,因此有潛力成為免疫低下疾病的治療藥物。
   
4. 大腦及神經系統的保護作用
實驗利用患有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症)的大鼠模型,測試三七皂苷對膽鹼能神經元病變損害的保護作用。研究人員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量度大鼠腦中膽鹼能神經元的數量。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三七皂苷能減低膽鹼能神經元病變損害。
   
5. 護肝作用
實驗測試三七提取物,對由酒精引致慢性肝中毒小鼠的抗氧化能力。結果顯示三七能改善,由長期服用酒精所引起血清麩草酸轉胺基酶(sGOT)和血清麩丙酮酸轉胺基酶(sGPT)的活動上升情況。另一研究顯示,三七可以抑制由酒精引起的小鼠肝臟均質漿的脂肪過氧化作用。這些結果反映,對於慢性酒精所引起的肝中毒,三七是一種有效的細胞保護劑。
   
6. 止痛作用
研究比較三七總皂苷和電針的止痛作用。研究人員先把液態石蠟注射到小鼠腹腔中以引起發炎和疼痛。將小鼠隨意地分為4組和治療7天,分別為「電針治療組」、「三七皂苷組」、「納洛酮加三七皂苷組」和「電針加三七皂苷組」。結果顯示,「三七皂苷組」、「電針治療組」和「電針加三七皂苷組」的疼痛臨界點皆明顯上升。
   
頁首
用法及劑量
多磨粉吞服,每次1~1.5克,每日1~2次;亦可入煎劑3~9克,或者入丸、散。外用適量,磨粉外摻或調敷。
頁首
不良反應、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陰虛內熱,容易上火的人不宜服食三七。
頁首
參考

1.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6月.
2. 趙中振,蕭培根主編《當代藥用植物典》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有限公司,2006年8月.
3. 陶御風編著《臨証本草》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5月.
4. 沈丕安編著《補益中藥的臨床運用》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5. Chen J, Chen T, ed. Chinese Medical Herbology and Pharmacology, Art of Medicine Press, 2004.
6. Nie D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anti-platelet effects of ginsenoside -2A in vitro.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Zhongguo Zhongxiyi jiehe zazhi. 2006 Jun; 26 Suppl: 83-85.
7. White CM,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hemostatic effect of externally applied notoginseng and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s. J Clin Pharmacol 2000; 40: 1150–1153.
8. Li, Xiao-Yu. Immunomodulat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Mem. Inst. Oswaldo Cruz. 1991; 86, suppl.2: 159-164.
9. Zhong Z,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against pathological lesion of cholinergic neuron in rat model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Zhong Yao Cai. 2005; 28, 2: 119-122.
10. Lin CF, et al. Protection by hot water extract of Panax notoginseng on chronic ethanol-induced hepatotoxicity. Phytother Res 2003; 17: 1119-1122.
11. Wang, Y.L. et 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 on anti-inflammation and analgesia. Chung Kuo Chung His I Chieh Ho Tsa Chih; 14: 35-36, 5-6.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