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中醫看病 > 經前期綜合征 > 經前期綜合征概述
 
中醫看經前期綜合征


經前期綜合征(PMS)屬於"中醫月經前後諸証"範疇,根據伴隨周期性出現的主症表現,分屬於經行乳房脹痛、經行泄瀉、經行頭痛、經行頭暈、經行浮腫、經行發熱、經行身痛、經行口舌糜爛、經行便血等病症的論述範圍。病者症狀呈周期性發作,且多伴有月經毛病,故亦屬月經病的範疇。

中醫認為PMS病者自身存在鬱氣滯與水不足的問題。在經前期,由於二脈,使全身血進一步不足,陰陽失調,導致臟腑功能紊亂,形成月經前後諸証。 無論臨床表現多複雜,醫師仍能根據辨証,找出病理所在,再針對婦女生理特殊性來擬定治療方案。不但能改善經前期各種不適,還可達到調經的效果。

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是由於各種因素作用于機體,破壞了機體的相對平衡狀態,造成體內陰陽的偏盛偏衰。所以糾正這種偏盛偏衰的失衝狀態,就是中醫治療的最終目標。它的獨特之處,是早已認識到個體差異性,即使相同的疾病,但每個病例都可有不同的變化。依據辨証論治,從複雜的臨床表現中找出變化規律,就可準確地設計治療方案。對於PMS這類疾病,西醫通常是一藥對一症的手法。而中醫則能以每個病人的情況來裁度用藥,達至多層面、多靶點作用,同時發揮多重效益,如袪邪、扶正、調和臟腑等,使機體回復平衡狀態,具有整體調節作用。

總括來說,中醫認為女性的疾病比男性多。因為婦女在解剖上有胞宮,在生理上有經、帶、胎、產、乳特殊功能。經過歷代醫家的實踐,總結了富有特色和優勢的診療方法。常規婦科療法包括滋腎補腎、疏肝養肝、健脾和胃、補養氣血、涼血護陰、溫經散寒和利濕化痰等。其中藥周期療法,對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閉經和不孕等,取得了西藥無法替代的成就。

中醫標本同治,很多科學研究已證明其療效。對於PMS的中藥及針灸療法已獲得肯定,研究機構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機理研究方面,近年證實補腎活血能提高雌激素水平,促進卵泡發育和排卵;疏肝滋腎可以改善黃體功能,提高黃體素水平。同時還了解到補腎促排卵的機制主要作用在下丘腦,而補腎促黃體功能的機制在垂體前葉與卵巢。


任脈

衝脈
衝任二脈隸屬於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