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醫藥近況 > 二零一一年七月
中醫藥活動新聞剪輯
 

兩岸四校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
中國臺灣網 2011年7月5日

「2011年海峽兩岸青年聯歡節--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4日正式開營。來自臺灣慈濟大學、元培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的50名臺灣青年學子及福建中醫藥大學50名學生代表,共同參加為期15天的研習營活動。臺灣高校代表團領隊、臺灣慈濟大學教師沈祖望表示,兩岸在教學、研究及人文等領域的交流,有助於兩岸中醫藥類高校探討更多、更好的合作模式。

中國20家最具競爭力上市醫藥公司 中藥板塊強勢
鳳凰網 2011年7月7日

中國大陸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白慧良宣佈:2011年中國大陸最具競爭力醫藥上市公司20強評選結果揭曉,雲南白藥、東阿阿膠、片仔癀、天士力、江中藥業等榜上有名,中藥板塊佔據絕對優勢。白慧良透露,入選的是醫藥板塊整體業績的增長的引領者。除醫藥流通公司(國藥控股及上海醫藥)外,銷售規模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有10家,6家超30億,4家超40億,2家超50億。其中雲南白藥主營業務收入達100.75億元。他同時還發佈了2011年度最具投資價值醫藥上市公司10強名單,同仁堂、恒瑞醫藥、複星醫藥等入選。

天灸成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醫中藥 2011年7月8日

2010年中醫針灸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1年5月,廣東省中醫院的天灸療法成功入選廣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錄,成為名錄裏唯一一個傳統醫藥類項目。天灸療法傳承人、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符文彬教授告訴記者,該院是嶺南天灸最早的傳承者和發揚者,自1984年大規模開展天灸療法至今已近30年,近幾年平均有20萬人來院貼藥。把天灸療法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專案並開展保護,這不僅是廣東省中醫院的優勢和權利,而且是廣東省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伏天灸治哮喘效佳
東方日報 2011年7月9日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去年進行哮喘患者三伏天灸治療研究,結果發現接受治療患者發病次數減少、病情減輕,有病人不再像過往般每月發病,有病人自覺「瞓好咗」、「條氣冇咁喘」。該學院助理教授李磊表示,除哮喘外,尿頻、怕凍、胃口不佳及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女性經痛等,只需調校不同的藥物及貼敷於不同穴位,亦可透過天灸治療舒緩病情。李磊表示,天灸療法是在夏季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以含刺激性的中藥混合貼於患者特定穴位之上,刺激經絡調整氣血,並補足其陽氣達至防治疾病的功效。

中國大宗中藥材將採邊境檢驗
自由時報 2011年7月19日

台灣市售中藥材九成來自中國,每年進口約五千批,有重金屬、農藥、二氧化硫污染等隱憂,衛生署宣佈,將先針對10種用量最大的中藥材,採行邊境檢驗、書面審查等管制措施。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林煌指出,兩岸六次江陳會簽署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決定針對進口中藥材逐步展開源頭管制,將預告中草藥輸入中藥材邊境檢驗新制,最快10月中生效。業者除應檢附中國官方合格檢驗證明,以確保重金屬、農藥、微生物、二氧化硫含量符合衛生標準;另還將進行5%的抽批檢驗,不合格者必須銷毀或退運,不得輸入。

香港首間涼茶文化館開幕
文匯報 2011年7月19日

為推廣涼茶文化,香港有涼茶生產商建立涼茶文化館。市民可在文化館內參觀涼茶的藥材原料,以及認識有關涼茶的應用等。文化館免費開放,首半年接待學校和工商團體,其後開放予公眾參觀。地點為荃灣德士古道78至86號地下,面積約3千平方呎,分為10個小區,展出涼茶原材料、中草藥實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審批過程等,讓參觀者加深對涼茶的認識。

浸大中醫藥學院擬研究鉤藤能否治手腳震
商業電台 2011年7月20日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發現中藥鉤藤,可加快清除柏金遜症的致病蛋白,紓緩柏金遜症的徵狀,例如抑鬱、焦慮,睡眠障礙及食慾不振等。學院在07至09年,為47名病人進行試驗,全部服食同等劑量西藥,其中一半同時飲用含鉤藤的中藥沖劑,發現服用沖劑的病人,柏金遜症徵狀有改善,溝通能力亦較高,但患者仍有出現手震腳震等情況。計劃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試驗會加大鉤藤劑量,和延長研究時間。

兩岸醫藥合作協議下月召開
工商時報 2011年7月20日

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於6月26日生效。大陸當初擬同意在國際標準下,雙方可合作臨床實驗,共同研發新藥及新醫療器材,且藥廠在台灣完成的人體臨床實驗,進入大陸市場不必重做臨床實驗。不過,官員表示,短期內要獲得大陸同意並不樂觀,因為大陸食品藥物監理局任何決定都要大陸國務院點頭,涉及的藥政管理協商仍有不小阻力。行政院已指示衛生署收集生技業者意見,了解目前進入大陸市場的困境及意見,以利彙整在八月向大陸方面提出協商。

專家呼籲:應從國家戰略資源角度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
新華網 2011年7月22日

中醫藥文化雖然源遠流長,但是在世界範圍內卻是弱勢。在中醫藥的發展日漸式微時,「洋中藥」卻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中醫藥專家建議,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應該包括藥方、藥材、藥物,乃至中醫藥文化的整體保護。更指出,在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時,應警惕西方利益集團以各種謬論為借口,攻擊我國中醫藥,抹黑中醫藥文化。專家呼籲應該從國家戰略資源的角度保護中藥知識產權,為實現中醫藥產業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經濟和輿論環境。

浸大研發紅外光譜鑒別中藥
商報 2011年7月22日

香港浸會大學利用4年時間研發,成功設立一個紅外光譜特徵的檢測系統,能夠準確分辨中藥材的品種、產地及生長方式,精確率高達94%;檢測系統的結果可鑒別中藥材的質素,以保障中醫藥的品質及療效。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張曉明表示,從前的鑒別方法僅靠專人鑒別,誤差始終很大。此發明優點除快速及有高精確度外,其低成本亦希望能吸引中藥廠、食品安全中心或政府部門等使用,儀器平均只需十萬元,而系統開發則獲得香港研究資助局科研經費資助70萬元。

深圳推快遞中藥
大公報 2011年7月22日

本月起,深圳市中醫院就診後,可以不用到取藥窗口排隊取藥,直接將取藥單交給郵政快遞員,24小時內藥品將快遞到家。深圳市中醫院設計日門診量為1400人次,但目前該院的平均日門診量已經突破6000人次,醫院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轉。醫院主動與多家快遞公司洽談,推出中藥同城快遞服務。目前已在一樓門診大廳設立郵政服務點,每天工作時間安排兩名工作人員受理市民的中藥快遞服務需求。

《廣東地產藥材研究》
中醫中藥網 2011年7月25日

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梅全喜教授主編的《廣東地產藥材研究》,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一部有關廣東地產藥材研究的重要專著,共130多萬字,由總論、各論和附錄三部分組成。各論部分收載廣東地產藥材170多種,附有170多張藥用植物圖片,按別名、來源、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藥用歷史、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附註、參考文獻等11個欄目內容來描述。

最新針刺麻醉心臟手術研究結論獲國際認可
中國新聞網 2011年7月27日

美國權威心臟病學綜合性雜志《國際心臟病雜志》刊登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周嘉等醫生撰寫的《當代中國針刺麻醉心臟直視手術》論文,更成為近5年來SCI收錄論文中,關於針刺麻醉臨床型研究排名第一的文章。「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中採用針藥復合麻醉能減少術後並發症及醫療費用」的研究結論,再次證明了針刺麻醉的真實有效,而且對於減少術後併發症和降低醫療費用的程度進行了準確統計,使得同樣面臨日益高漲醫療費用問題的諸多國際同行投來關注的目光。

澳門將與世衛簽中醫合作
新浪香港 2011年7月28日

澳門特首崔世安與到訪的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會面,就推動中醫藥科研、人才培訓及中藥品質管理發展交換意見。崔世安與陳馮富珍分別代表澳門特區與世界衛生組織簽署了傳統醫藥合作協議。根據簽署的協議,今年9月2日至2015年12月31日,澳門特區將與世衛組織開展中醫藥領域的培訓、制訂傳統醫藥臨牀研究技術文件等合作;特區政府將出資2400萬澳門元,用於世衛組織專家對中醫藥領域的科研與人才培訓。

104種內地養生保健類圖書停發
出版之門 2011年7月29日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表示,一些假冒偽劣的所謂「醫生」、「專家」通過各種管道出書、講道,傳播一些不科學的養生內容,誤導公眾。各地出版單位已依照通知要求,處理了不合格圖書,停止發行此類圖書104種,撤銷養生保健類選題69種。各級主管部門正進一步加強對出版單位養生保健類出版資質的管理,督促出版單位嚴格選題論証制度,對作者的學科背景、編輯人員的專業水準、各種數據嚴格把關。

常用中藥建安全性數據庫
明報 2011年7月30日

國家藥典委員會正對部分常用中藥進行系統研究,擬建立100種常用中藥材和飲片的安全性數據庫。委員會副秘書長周福成說,專家們正對《中國藥典》中標有大毒、有毒、小毒的中藥材及飲片,進行系統的毒理學研究,將對常用中藥材、飲片進行安全性研究,建立100種常用中藥材和飲片的安全性數據庫。周福成還說,目前中國已大幅度增加了中藥的安全性檢查項目,未來還將繼續完善中藥內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物質的限度控制技術,對重金屬和包括農藥殘留、二氧化硫、真菌毒素、鈷60輻照殘留、溶劑殘留等在內的有害殘留物加強檢測控制。


編輯:
Rose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Tweety Tse, 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